品味漢字文化 相約科大高新
分享至:
發(fā)布時間:2017-03-30
作者:admin
瀏覽:0
分享至:
? ?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國際教育與新媒體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(yè)15級學生于今天上午在我校漢墓博物館上課,本次課程為漢文字學,由魯珺歌老師和郝明老師共同授課,魯老師為大家講授漢文字的起源、發(fā)展及演變等相關知識,郝明老師從歷史角度為同學們深入講解,文化與歷史緊密相關,語言學與歷史學不可分割,這次實驗室課堂使同學們在文化學的基礎上感受歷史學的魅力。

? ? 漢墓博物館可謂是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博物館里面珍藏了許多刻有古文字的石板及縮略版的古代生活用品。博物館現(xiàn)已正式成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(yè)的實驗室,這便于同學們今后更好地學習相關的文化及歷史知識,使同學們具有扎實文化功底。

? ? 以校博物館作為漢教專業(yè)學科下的實驗室,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來實現(xiàn)漢語國際教育專業(yè)培養(yǎng)方案的多樣性。實驗室可以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(yè)的學生進行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知識的專業(yè)培訓。從“漢字文化”“漢文化”“文物展示”三大主題入手,開展各項文化活動,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、組織能力、策劃能力,在教師的指導下研究出適合外國留學生的講解模式和教學方法,培養(yǎng)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知識的能力等。同時實驗室的設立也為來華留學生提供漢語“第二課堂”,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帶領留學生參觀博物館,在參觀中進行教學,利用博物館中的豐富資源作為教學教具,從而更好地進行直觀教學。

? ? 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緊緊抓住我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契機,在國家“一帶一路”的政策支持下,強力整合教學資源,充分利用我校的資源優(yōu)勢,探索建設雙一流專業(yè),努力將學生培養(yǎng)成高層次、復合型國際漢語教育人才。在貫徹高等教育的方針下,努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師隊伍,推進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教育行動。
?